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超碰人摸人人人澡人人|亚洲国产欧美久久香综合|日韩欧美小电影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91|日韩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亚电影一|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午夜福利片

外資產品碾壓本土品牌,國產農機前途堪憂(外資農機加緊布局中國市場,國產農機該如何應對?)

農機大全網(m.wgjtg.com)最新農機信息:外資產品碾壓本土品牌,國產農機前途堪憂(外資農機加緊布局中國市場,國產農機該如何應對?),農機新產品,二手農機,農機補貼目錄,農機價格查詢,農機報價大全,更多農機資訊請查看:農機資訊

  農機大全網(m.wgjtg.com)今天給各位分享外資產品碾壓本土品牌,國產農機前途堪憂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外資農機加緊布局中國市場,國產農機該如何應對?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1、外資產品碾壓本土品牌,國產農機前途堪憂

2、外資農機加緊布局中國市場,國產農機該如何應對?

3、外資品牌農機價格昂貴,國內品牌價格便宜,質量真是免費的嗎?

4、外資品牌形象店建設為何晚于中國本土企業(yè)?

外資產品碾壓本土品牌,國產農機前途堪憂

外資產品碾壓本土品牌,國產農機前途堪憂

自2013年開始,農業(yè)機械雜志社已成功舉辦了5屆“(2012—2016)中國農業(yè)機械年度TOP50+”評選活動。該評選已從最初的青澀發(fā)展成為農機行業(yè)的權威品牌活動,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5年來,共有250種農機產品入圍。

2016 TOP50+頒獎典禮

TOP 50+側重于產品綜合影響力的評選,不僅對用戶滿意度、使用性能等產品本身屬性進行評估,而且融合產品對行業(yè)發(fā)展的推動作用、技術創(chuàng)新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并在此基礎上評選出最高獎項“年度拖拉機”“年度收割機”(2016年度前稱為“綜合金獎”)。

當然,TOP50+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僅僅在于其是一項評獎活動,更是以產品、事件等,記錄和總結行業(yè)一個短期的發(fā)展狀況,分析和預測未來產業(yè)經濟及技術發(fā)展趨勢。

本文以5年來250種TOP50+入圍產品及45個優(yōu)秀配套件供應商為樣本,分析我國農機產業(yè)發(fā)展趨勢和競爭態(tài)勢,以促進行業(yè)的整體進步。

全程全面機械化提速

2012—2016年,TOP50+涵蓋的8大類產品種類基本相同,但所占份額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2012年TOP50+入圍產品,包括12個拖拉機(24%)、15個谷物收獲機(30%)、11個耕整種植機械(22%)、1個田間管理機械(2%)、1個烘干機(2%)、3個牧草撿拾打捆機(6%)、1個青貯飼料收獲機(2%)以及其他6個小眾產品(12%)。

2012年TOP50+各類產品分布

2016年TOP50+入圍產品,包括10個拖拉機(20%)、11個谷物收獲機(22%)、8個耕整種植機械(16%)、6個田間管理機械(12%)、4個烘干機(8%)、4個打捆機(8%)、4個青貯飼料收獲機(8%)以及其他3個小眾產品(6%)。

2016年TOP50+各類產品分布

從圖中可以看出,拖拉機和谷物收獲機所占比例較高。雖然近幾年由于農業(yè)種植結構以及農機產品結構的調整,二者的份額從2012年的54%下降到2016年的42%,但它們依然是農機行業(yè)的龍頭產品,是拉動行業(yè)發(fā)展的引擎,其技術水平也代表了行業(yè)的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5年來,田間管理機械、烘干機、打捆機、青貯飼料收獲機等入圍產品增多,這與我國大力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以及農機產品供給側結構改革相呼應。大型噴桿噴霧機、烘干機、牧草機械、經濟作物機械、噴灌機等產品發(fā)展迅速,生物制料機、廢棄物處理裝置、物理殺蟲燈等新興產品也引起了行業(yè)的關注。

國產農機現狀堪憂

將5年來TOP50+入圍產品按照生產企業(yè)的性質進行分類,分為外資企業(yè)生產(含外商獨資、中外合資)和國內企業(yè)生產。

2012—2016年TOP50+入圍產品按生產企業(yè)分類

由上圖可知,2012、2013年,外資企業(yè)生產的產品分別有13個和12個入圍,而從2014年開始,外資企業(yè)的入圍產品數量上升到了17個,占比達到34%。

外資企業(yè)入圍產品數量不斷增多,一方面說明外資企業(yè)針對中國用戶需求開發(fā)出適宜的產品,并加快國產化步伐,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農機市場已經成為國際化的市場,國內產品原有的優(yōu)勢正在削減。

再從這5年來的年度金獎、技術創(chuàng)新金獎、應用貢獻金獎和市場領先金獎的入圍產品數量來分析國產農機的差距。

年度金獎產品情況

由上圖可知,在年度金獎(年度收割機、年度拖拉機)、技術創(chuàng)新金獎和應用貢獻金獎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類別里,外資企業(yè)生產的產品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要知道,這是我國幾千家農機企業(yè)對幾十家外資企業(yè)得出的結果。

國產農機產品,只在市場領先金獎領域里份額較高,而這部分產品大多是中低端產品,靠銷量大取得領先地位。

外資企業(yè)入圍的年度金獎產品,大多集中在高性能拖拉機、大型聯(lián)合收割機、打捆機、植保機械、撒肥機、精量免耕播種機、聯(lián)合整地機等類別,在這些方面,國產產品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配套件水平亟待提高

TOP50+評選活動除了推廣整機產品之外,為了鼓勵為農業(yè)機械行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配套企業(yè),還特別設立了年度優(yōu)秀配套件供應商大獎。2012—2016年,共評選出45家配套件企業(yè)獲此殊榮。

2012—2016年TOP50+優(yōu)秀配套件供應商情況

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國配套件行業(yè)的發(fā)展現狀也令人擔憂。2012年,入圍TOP50+的外資配套件供應商只占總數的20%,而2013年以來,所占比例逐年提高,近兩年甚至達到了70%。

這一方面說明外資零部件企業(yè)隨著外資主機企業(yè)進駐中國市場的步伐不斷加快,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農機行業(yè)關鍵零部件依賴國外產品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外資企業(yè)所生產的產品主要包括發(fā)動機、驅動橋、變速箱、輪胎、液壓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和傳動系統(tǒng)等關鍵零部件。

關鍵核心零部件是農機產品的基礎,直接決定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水平,也是農機制造工業(yè)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體現。國產關鍵零部件的研發(fā)與試驗研究迫在眉睫,比如新型節(jié)能環(huán)保發(fā)動機,轉向橋及懸浮系統(tǒng),農用傳感器,導航及智能化控制裝置,無級變速器,電液控制系統(tǒng),高性能傳動帶,高性能打結器,以及靜液壓驅動裝置等。

技術發(fā)展趨勢

分析近5年入圍TOP50+的產品,明顯體現了行業(yè)技術進步和發(fā)展趨勢。

(1)無級變速拖拉機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國內自主研發(fā)的首臺最大功率拖拉機(400hp), 突破了無級變速傳動系、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統(tǒng)等重型拖拉機關鍵核心技術,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能夠實現全程范圍的連續(xù)速度精確控制、變負荷控制、PTO輸出速度恒定等功能,整機達到了國際先進技術水平。

2016 TOP50+技術創(chuàng)新金獎

另外,在拖拉機產品上,無人駕駛技術、變頻技術、動力換向技術等智能化技術不斷得到應用。

(2)高效率、多功能收獲機械向大型化、智能化、高效率、多功能方向發(fā)展。靜液壓驅動與控制、大喂入量脫粒分離、高效清選,導航定位、智能監(jiān)測及整機作業(yè)質量監(jiān)測等技術逐步應用。

全喂入履帶機的縱軸流、雙滾筒技術,玉米的籽粒直收、穗莖兼收、青貯裹包收獲等籽實與莖稈一次性收獲等技術不斷應用。

2016 TOP50+年度收獲機

(3)噴桿自動懸浮平衡技術、穿透性防飄移噴霧技術、藥劑精量注入技術、系統(tǒng)恒壓技術、精準施藥、變量施藥等技術不斷應用于高端植保機械產品。此外,農用航空植保技術也得到空前發(fā)展。

(4)精量播種、移栽機械受到重視。以智能化技術為核心,播種機械實現了種肥分施、單粒精播、化肥定位深施、播種質量監(jiān)控等,促進精量播種機技術升級;定量送秧、精準分插、隨動仿形等關鍵技術應用于插秧機、移栽機,促進插秧、移栽機械向高速升級。

(5)青貯飼料收獲機,牧草收割、打捆、儲運、加工等復合裝備不斷應用,提高飼草料收貯效率和質量,促進畜牧業(yè)發(fā)展。

(6)谷物烘干機在水分在線測量、真空干燥、PLC智能控制、多燃料系統(tǒng)開發(fā)、熱風爐熱效率提升等技術方面有所突破,高效能、多燃料烘干組合、智能烘干機逐步開發(fā)應用,提高糧食、農副產品的烘干質量和效率。

(7)環(huán)境友好型設備得到應用和發(fā)展。如生物制料機、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裝置、殺蟲燈等,都屬于新興環(huán)保型裝備,對于改善農村環(huán)境、充分利用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些體會

中國農業(yè)機械年度TOP50+評選活動,從側面反映了我國農機產業(yè)發(fā)展和競爭的態(tài)勢,既有可喜的成績,也有不足的缺憾。

總之,我們應該正視存在的問題以及和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然后才能尋找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方法并實踐,以促進企業(yè)和行業(yè)的發(fā)展。這,也才是年度TOP50+評選的初心!農業(yè)機械雜志社將繼續(xù)與業(yè)內同仁一起,為我國農機事業(yè)的發(fā)展盡綿薄之力!

2016 TOP50+技術創(chuàng)新獎

2017 TOP50+評選活動,自2018年3月30日啟動以來,目前正處于申報階段。如果您錯過了前幾年的評選,現在行動也不遲,點擊下方鏈接報名:

2017 TOP50+評選活動

外資農機加緊布局中國市場,國產農機該如何應對?

外資農機加緊布局中國市場,國產農機該如何應對?

外資農機進入我國農業(yè)市場,這是我國加入WTO后的必然結果。外資農機的進入對農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能夠彌補某些方面的短缺和空白,擴大農民購買使用農機選擇面,選擇更高效、更廉價、更實用的農機具。也帶來了農機制造的先進技術水平,促使國內農機企業(yè)完善提高,使中國的農機制造達到更高的水平。國內的農機企業(yè)有了壓力,有了迫切感,才能迸發(fā)更大的智慧,更強勁的創(chuàng)造力。

標簽: 農業(yè)機械市場

外資品牌農機價格昂貴,國內品牌價格便宜,質量真是免費的嗎?

外資品牌農機價格昂貴,國內品牌價格便宜,質量真是免費的嗎?

質量管理大師克勞士比說:“質量是免費的。雖然它并不是贈品,可是它的確是不花錢的。要花錢的是‘非質量’的東西,也就是那些一開始沒把工作做對,而必須采取的所有的補救措施?!?/p>

在農機行業(yè),國產品牌和跨國品牌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質量。近幾年,筆者在行業(yè)內一直推動精益管理思想的落地,但整體感覺精益管理在國內農機行業(yè)還大多處于“喊口號”階段。

質量是個大問題,農機需求已由功能型需求升級為質量型需求,國產農機必須補上“質量”這一課,但怎么補呢?答案是“優(yōu)術”和“明道”。

在嘗試過無數“術”之后,國產農機品質仍得不到明顯提高。筆者認為“優(yōu)術”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重要的是要解決思想問題,這就是“明道”。

思想不通,再好的方法和工具,也解決不了問題。筆者一直在尋找與“明道”相關的資料,直到最近拜讀克勞士比寫的《質量免費》。

這不是一本工具書,而是一本有思想的書,克勞士比從頭到尾一直在強調幾個關鍵點:質量是符合要求、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預防而非檢測、零缺陷。

圍繞“質量免費”話題,筆者談談對農機質量管理方面的理解和看法,希望對農機企業(yè)提升產品質量有所幫助。

明確質量標準

質量標準最難界定,比如國產農機和進口農機,很多用戶說進口農機的質量“好”,但是“好”到底是什么樣的質量呢?

克勞士比說“質量是符合要求”,筆者非常認同這個對質量的標準界定。對于這句話,筆者從不同的角度和維度給予解釋。

從用戶的角度分析,“質量是符合要求”就是能夠滿足用戶對質量的功能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和需要。

用戶的需求分為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這就能解釋為什么有些國產農機質量和進口農機沒有差別,甚至可能比進口的還要好,但是用戶就是認為國產質量沒有進口的好,問題就出在“心理需求”上。

心理需求也可以稱為心理質量訴求,也就是用戶要的不僅僅是功能,還需要心理的滿足感,所以即使你的產品質量很好,但是用戶還是不買賬,也不要心里不平衡,要想辦法補上產品心理功能上的短板,比如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等。

從生產企業(yè)的角度分析,“質量是符合要求”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要滿足用戶的訴求,即功能性和心理性需求,但提醒企業(yè)要找好產品定位,滿足哪類用戶的需求。菲里普科特勒說“企業(yè)不可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企業(yè)只能滿足有限的用戶”。

比如沃得水稻聯(lián)合收獲機的目標用戶是跨區(qū)作業(y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機手的需求,因此在產品定位上就是速度快、效率高,這就是符合機手要求的質量。

二是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制定工廠的質量標準,把用戶定性的需求轉化為定量的需求,比如速度25km/h、喂入量7kg/s、第一次大修時間300h等。

生產企業(yè)要按符合要求的質量標準生產產品,質量過高會有額外的成本,質量過低會引發(fā)用戶不滿和增加返修的次數,售后成本也會增加。

根據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質量是符合要求”就是企業(yè)生產的產品要符合目標用戶的要求,而不是非目標用戶的要求,在這個基礎上,把用戶對質量的定性的要求轉化成企業(yè)定量的制造參數,從而生產出“符合要求”的產品。

筆者希望能破除國產品牌心理上的一個魔障,即“國產品牌質量沒有進口品牌好”!筆者想說的是,進口品牌的目標用戶是不差錢、對品質要求高,并且非??粗仄放票旧淼挠脩?;而國產品牌的目標用戶是購買能力有限,品質要求一般,雖然喜歡品牌貨,但是買不起的目標群體。

筆者認為,企業(yè)明確好自己的用戶群體劃分、定位好產品,“質量”只需要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就行。

5個錯誤觀念與5個基本原則

1. 5個錯誤觀念

有關質量和質量管理,克勞士比認為工廠普遍存在對質量的錯誤理解,可以歸納為5個錯誤的觀念。

一是認為質量意味著“好、奢侈、光鮮,或者分量”。我們通常會說一件產品或廠商提供的服務是好質量或壞質量,但質量的本質是“符合要求”,所以我們需要對定性的描述進行定量的界定,比如拖拉機平均無故障時間200h等。

二是認為質量是無形的,也是無法衡量的。事實上質量是完全可以量化且衡量的,即“質量成本”。質量成本就是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浪費,也就是把事情做錯所產生的成本。

比如一個拖拉機企業(yè)偷工減料生產1000臺小底盤拖拉機,而國家相關部門集中治理“大馬拉小車”現象,使得這批制造成本約5000萬元的拖拉機銷售不出去成為庫存,這就是質量成本??梢婂e誤的決策造成的巨大浪費是可以衡量的。

三是認為質量要增加成本。有些企業(yè)的人常說自己的產品沒有競品賣的好,原因是用不起好的部件,如果提高質量,就要增加成本。

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在汽車行業(yè),日本豐田公司生產出了全球成本最低且質量最好的汽車,比如雷克薩斯,成本比寶馬和奔馳等低很多,配置卻比寶馬和奔馳還要高。豐田之所以能實現最佳質量成本,是因為豐田的精益管理,也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生產和管理過程中沒有無謂的浪費。

四是認為一切質量問題都是由制造工廠的工人造成的。筆者也發(fā)現很多企業(yè)抓質量管理只抓制造環(huán)節(jié),建立制造質量追溯機制等,但事實上,一線工人幾乎沒有人想生產有缺陷的產品或故意搗亂,真正的質量問題是出在設計、采購、費用預算、工藝、管理和加工等各個環(huán)節(jié)。

五是認為質量問題的根源在于質量部門。據筆者所知,國內大多數農機企業(yè)的人員,從管理層到員工,都認為企業(yè)的“質量管理部門”該為產品質量負責。

其實產品制造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質量問題會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和不同的時間出現。出了質量問題要追根溯源,該是哪個環(huán)節(jié)負責就應該哪個環(huán)節(jié)承擔責任,而不能一味地讓質量管理部門“背鍋”。

2. 5個基本原則

通過對質量管理中5個錯誤觀念的分析,我們知道了正確的觀念和正確的做法,筆者將其總結為5個基本原則。

第一個原則:質量就是符合要求,不是優(yōu)美、高雅。

第二個原則:質量系統(tǒng)是預防,不是檢驗和救火。

第三個原則:工作標準是零缺陷,不是差不多就好。

第四個原則:衡量質量要用成本和代價,不是基于各種妥協(xié)的指標。

第五個原則:質量是系統(tǒng)工程,每個環(huán)節(jié)上的每個人都要為質量負責。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筆者認為,“第一次就將事情做正確,比將它們做錯要便宜一些”。事實上,“質量免費”的核心觀點就是這一句話。

豐田公司的精益管理精髓也是這一句話,精益管理所有的觀念、制度、工具等,最終都指向了消除浪費這個點上。而要消除浪費,最關鍵的是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杜絕和避免浪費和錯誤的事情發(fā)生,具體做法上就是變事后的檢測為事前的預防。

事前預防就是不讓錯誤發(fā)生,從而就不會產生后期返工、返修和售出后大量的維修和安撫用戶、儲運配件以及伴隨著這些工作所產生的各項費用。

事前預防的成效就是質量免費的原因,而且質量不僅是免費的,它還是利潤的重要貢獻者。日本豐田公司比全球所有豪華汽車品牌的利潤加起來還要多,就是因為質量的突出貢獻。

建立零缺陷文化

“工作的準則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產生質量的機制是預防而不是檢驗”。克勞士比說由于錯誤所產生的浪費,其費用常常高達銷售額的15%~25%,零缺陷的主旨就是第一次把工作做對,這意味著質量管理乃至整個公司管理的出發(fā)點是預防問題的發(fā)生,而不是發(fā)生之后才去找到問題再解決。

筆者認為,國內的農機企業(yè),之所以產品質量不佳,與幾個錯誤的認識有關。

一是質量標準定的很低。很多工廠壓根就沒有打算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比如寧波、濰坊、洛陽的一些小拖拉機工廠,都在仿冒幾個大廠的產品,他們都是機會主義者,沒有人想著生產與大品牌一樣或者超過大品牌的產品。

產品質量差,價格當然也便宜,他們的目標用戶就鎖定在只認價格想占便宜的用戶上。這樣的工廠沒有想過生產高質量的產品,當然也不會有高質量的問題。

二是認為質量問題無法避免。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很多工廠都認為生產中的質量問題無法避免,能做的只是盡量減少錯誤的發(fā)生,另外也不知道質量問題在什么地方發(fā)生,所以公司就有了質量管理部門。

這種錯誤觀念存在的另一個原因是,工廠使用了質量不合格的配件、雇傭了不合格的人員,或使用了不合格的工具和機器。

總之,一切的根源都出在思想上,就是本來就沒有想生產出好產品,只是對產品和使用存在僥幸,希望不要出問題,并且希望出了問題后用戶不找存企業(yè)的麻煩。

三是認為保證質量的關鍵在于最后一道檢測工序。很多工廠都設有“質檢部”,認為只要質檢部把關,不合格的產品就會檢測出來,大不了返工而已。而沒有零缺陷的觀念和內部的文化,就沒有無缺陷的產品,事實上缺陷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杜絕的。

國內農機企業(yè)應該摒棄“差不多”文化,建立零缺陷文化。各個部門要運用缺陷預防技術,領導帶頭推進,成立質量改進小組,制定公司的質量改進方案并建立零缺陷日活動等。

計算質量成本

“質量是免費的。然而,你若沒有一種大家認可的衡量制度,就沒有人會知道這種事情”。

筆者對這句話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國內農機企業(yè),幾乎沒有企業(yè)會把質量成本單獨拿出來測算,或根本就沒有質量成本的意識。產品出了問題就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好了傷疤忘了痛,甚至認為質量問題是個意外,暗暗祈禱不會再次發(fā)生。

質量成本是由于做了錯誤的事情而產生的成本、費用和虧損,不是固定成本,而是可變成本,所以質量成本可以很大,也可以為零。

企業(yè)應該定期計算質量成本,這樣才會把生產成本、經營成本和質量成本區(qū)分出來,讓決策者知道問題出在什么地方,然后才能有針對性地改進,也就是讓管理者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提高管理水平。

質量成本如何計算呢?《質量免費》提供了一個清單,筆者認為非常實用,農機企業(yè)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一是預防成本。就是生產出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之前,需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這些準備工作雖然是有成本的,但是如果能一次成功,這些預防成本就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準備不充分失敗了,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所以預防有成本,但預防是小成本;質量問題是大成本,并且有嚴重的后果。

二是鑒定成本。筆者認為這是一種“亡羊補牢”的成本,就是生產過程中用在檢查、測試、溝通等顯性或隱性的成本以及人員費用,問題越多的公司,這種中間成本越多。

三是錯誤成本。就是產品已經出了問題了,工廠或經銷商去解決問題時產生的成本。

據筆者所知,一些聯(lián)合收獲機廠家在收獲季節(jié)要派出幾十支、幾百人的服務隊伍,為的是保障機器在作業(yè)時出了問題及時修理。這種事后補救式的服務成本非常大,不但直接成本高,而且由于用戶不滿意而產生的隱性成本也是無法估量的。

這種成本也會在后續(xù)的產品銷售中體現出來。比如工廠要給經銷商更多的讓利才能說服經銷商繼續(xù)代理該品牌,業(yè)務人員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花費更多的口舌來說服用戶購買等。而這一切都將吞噬企業(yè)的利潤,企業(yè)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這就是錯誤成本。

成敗在于領導者的重視和參與

筆者認為,產品質量管理必須是領導者工程,沒有領導者支持的質量工程注定是不會成功的,何況很多時候領導者是質量改進的最大障礙。比如有產品不合格,有人就找領導者簽字放行,只要簽了這個字,企業(yè)的質量長城就會坍塌,這個時候領導者往往就變成了質量工程的破壞者。

克勞士比也用了很大篇幅告訴我們,質量管理,領導者重視是關鍵,但只是口頭上支持還不行,領導不能把這個工作直接安排給副手或當甩手掌柜,一定要親自參與到質量管理和改進的工作中來。

領導者參與質量管理,并非事必躬親,而是要親自示范后,給高層主管灌輸一種主動發(fā)現問題的習慣,并對這種習慣進行制度化的激勵,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并在體制上保證同類問題在以后也能得到解決。

質量改進提高是個過程

在這里必須要提“六西格瑪”(6 Sigma)管理,這是由當時在摩托羅拉任職的工程師比爾·史密斯(Bill Smith)于1986年提出的。一個企業(yè)要想達到“六西格瑪”標準,它的出錯率不能超過百萬分之三點四。

實際上,“六西格瑪”是企業(yè)質量管理的奮斗目標,而不是結果,因為從大數概率來講,產品質量出錯率不超過百萬分之三點四,基本上是無限接近零缺陷了。

前文說過,要真正實現質量免費,就要生產出符合要求的產品、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預防而非檢測、零缺陷,但真正的零缺陷是不存在的,我們要學習的是“六西格瑪”精神,不斷減少缺陷,最終目標仍然是符合用戶的需求。

在農機行業(yè),很多企業(yè)的質量管理活動,包括精益管理、“6S”等活動,基本都變成了形式或運動,并沒有真正堅持下去。

產品質量改進提高是個過程,企業(yè)必須要認真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目前的管理基礎上進行改進,任何脫離企業(yè)能力和基礎的質量管理工程都不會善終;二是循序漸進,制定分階段的改進計劃并真正地去執(zhí)行,不能急功近利。

克勞士比在《質量免費》中為大家提供了“質量管理成熟度方格”,也就是5階段推進方案,分別是第一階段不確定期,第二階段覺醒期,第三階段啟蒙期,第四階段智慧期,第五階段確定期。

筆者認為,農機企業(yè)只要按照這5個階段去實施自己的質量工程,最終會達到質量免費的目標。在“質量管理成熟度方格”里,5個階段質量成本占營業(yè)額的比例分別為20%、18%、12%、8%、2.5%,可見質量管理的效果。

結束語

筆者一直很痛心的事情是,即使國產農機的市場占有率很高,甚至遠遠超過外資品牌,但仍有很多人對國產農機沒有信心,認為國產農機“質量不高”。

在產業(yè)結構調整、行業(yè)面臨轉型升級的大環(huán)境下,國產農機必須從數量型增長切換到質量型增長的軌道上來,生產符合要求的產品、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預防而非檢測、零缺陷,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質量免費!

外資品牌形象店建設為何晚于中國本土企業(yè)?

外資品牌形象店建設為何晚于中國本土企業(yè)?

久保田4S店

前不久,久保田農業(yè)機械(蘇州)有限公司在國內的首家農機4S店(安徽蚌埠皖北久保田農業(yè)機械4S店)隆重開業(yè)。

8月1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大地金牛有限公司投資、德國雷肯農機授權西北首家雷肯旗艦店正式落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中亞農機物流園并成功舉辦開業(yè)典禮。

而國內企業(yè)中,中國一拖和雷沃重工的形象店建設較早:

2007年2月7日,首家中國一拖品牌形象店掛牌,把一拖的企業(yè)文化、經營理念等有效地傳達給了用戶。

2007年,雷沃農業(yè)裝備率先在行業(yè)內推行形象店建設工程。根據終端經銷商運營能力、區(qū)域市場容量、市場未來發(fā)展遠景等將形象店劃分為A、B、C三類進行前瞻性規(guī)劃,并逐步著手在終端建立集整車銷售、服務、配件供應及信息咨詢等全系列服務的品牌形象店,以滿足農機消費者的品牌消費現實需求。截至2012年,雷沃農業(yè)裝備業(yè)務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387家形象店,形象店的比例占到全面終端網點的85%以上。

但是,外資品牌形象店普遍建立較晚:

愛科集團在中原地區(qū)的首家品牌形象店高密市天成汽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于10月29日盛大開業(yè)。之前還有第二家品牌形象店2014年8月建成,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第三家品牌形象店2014年9月建成,在黑龍江嫩江縣。江蘇鹽城,2016年8月2日,愛科南京蘇欣源為農機有縣公司江蘇建湖店近日在江蘇鹽城隆重開業(yè)。

2016年3月24日,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同創(chuàng)汽車城的科樂收(CLAAS)中國華北地區(qū)首家品牌形象店隆重開業(yè)。

對比來看,國內企業(yè)的形象店普遍從農機購置補貼實施的大斜率增長時期建立,興于2007-2008年興起,盛于2010-2011年,于今鮮有聞。國外品牌的形象店大約在2013-2016年期間建立,于今蔚然成風。筆者在久保田建立4s店伊始就一直在思考形象店的意義,這里的意義不是形象店本身的意義,4s的內容查查教科書或者百度一下就好。這個意義,指的是為何在農機行業(yè)增速放緩,甚至可能有冰川前時代來臨之時,外資品牌形象店反而拔地而起的原因及功用。當然,思考這個問題,需要剔除2008年未在中國銷售產品的外資品牌個例,以及最近一兩年才進入中國的市場的外資品牌個例。

外資品牌在現階段中國本土農機企業(yè)放緩建立品牌形象店之時,近幾年不約而同地紛紛建立品牌形象店的現象值得思考。本身而言,品牌形象店的理論和實踐,都屬于舶來品,外資企業(yè)是師道所在也中國本土農機企業(yè)搶占建立形象店,絕非“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在這兩點上,我們不能諱莫如深,也不能諱疾忌醫(yī)。愚者千慮亦有一得,筆者觀點如下:

1.市場競爭進入高密度、高質量層次,行業(yè)拼內功時代真正到來,2008-2010年的大斜率增長時代一去不復返。更重要的是,行業(yè)增速放緩,新平庸增長曲線已成必然,無差異化增長時代戛然而止。

何謂無差異化增長?

即趕上補貼撬動加市場紅利下,剛需拉動,存在農機產品良莠不齊、農機企業(yè)渾水摸魚的情況——農機企業(yè)無論是否具備競爭力均實現了增長和發(fā)展。

內功競爭時代來臨,真正拼殺的是企業(yè)的綜合能力,不單單是產品能力,更有經營管理能力,小作坊成長為企業(yè)后最難實現進步的即為管理能力,產品可以點滴改進,但是大部分企業(yè)的管理能力沒有跟上。

可能是七八億級別的營業(yè)收入,但是匹配了七八千萬(十分之一)級別的管理水平。有的企業(yè)還跟風引進了所謂的咨詢公司、機構,急病亂投醫(yī),咨詢公司只能給對行業(yè)有一定思考的企業(yè)以知識性的輔助和修正,加之不完全了解農機行業(yè)尤其中國企業(yè)的運營情況,代替不了企業(yè)經營者作出決策,更不會從如何編輯word文章開始教起(這恰恰就是一些農機企業(yè)的真實寫照)。

更直接一點說,企業(yè)老板作為天花板的思維不被打破,任何雇傭勞動者的能力都不會有實質性增長。

2.當今時代,企業(yè)不但要具備競爭取勝的能力,更要具備持續(xù)營利的能力。

拿水稻機來說,近兩年有某品牌在銷量上勝過久保田公司,成為老大。但是徒有其表,純粹依靠價格和促銷來實現這個增長,產品可靠性、用戶口碑、營利能力,都與久保田有較大差距。

說的更加直接一點,在目前的農機行業(yè)遇冷之時,國內企業(yè)缺乏持續(xù)性營利能力,很難與經銷商再斥資建立形象店。反而,外資品牌游刃有余地在推進形象工程建設,實施了差異化營銷戰(zhàn)略,所謂差異化及國內企業(yè)萬馬齊喑,而外資品牌頻頻亮招、高調營銷。

甚至可以說,大斜率增長的農機市場需求時代,外資品牌沒有打算自己的節(jié)奏,而是步步為營地在培育經銷渠道和用戶群體(兩者雙贏,好評如潮),大部分國內企業(yè)在同類競爭,沒有將自己成長與大環(huán)境順風順水切割來看,缺少獨立思考和徹底剖析。在市場遇冷之時,剛需拉動驟減,一時間悵然若失,躊躇不已。

3.充分證明,購機用戶群體日趨專業(yè)化,購機用戶數量減少,農機購買者群體進一步轉型升級,向專業(yè)性、規(guī)模性、服務性組織嬗變。沒有一個白菜價的農機產品(品牌),可以有實力建立形象店。

反觀,外資品牌始終向用戶群體的第一分類定向營銷,即有活干、會干活、收益有保障的一類。

隨著農機產品保有量上升,部分農機用戶已經出現了收益斷崖式下跌,從事農機服務成為雞肋型營生手段,或者通過融資租賃等形式購買農機后出現資不抵債的經營困難情況者俯拾皆是。

相對而言,外資品牌產品憑借其出色的作業(yè)性能,在用戶收益這個問題上寸土必爭,捍衛(wèi)了用戶收益,同時也捍衛(wèi)了自己品牌的親民性(客戶關系管理至上)。

筆者認為,農業(yè)機械就是屬于新生產要素的一部分,是有效改變傳統(tǒng)農業(yè)的法寶。但更重要的問題是,農業(yè)機械化的目標不是要追求每個農戶都擁有農機,也不是追求平均家庭擁有農機的數量,而是要追求農機擁有者對農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服務覆蓋率問題。

我們在作農機化年度總結的時候,不但要看農機動力增長幅度等平均化的整體指標,還應當檢查一下購機群體的數量變化情況,只有購機群體數量下降,才能證明農機使用群體集中度提高,社會化服務組織繁榮,才符合社會化分工的原則。農機補貼不能引導家家戶戶買農機,而是要真正把補貼用到農機專業(yè)合作等組織上,促進農機服務的專業(yè)化和市場化。

換言之,農業(yè)機械轉型升級的出路在于減少購機群體數量,提高產品的服務覆蓋率,繁榮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對企業(yè)來說,提供能夠提高作業(yè)服務覆蓋率的產品,才是企業(yè)戰(zhàn)略發(fā)展的根本所在。要提供服務性產品,而不是生產資料產品,這是企業(yè)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應當進行思考的大課題。如何培育專業(yè)服務組織做大做強,而不僅僅從思考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出發(fā)。

外資品牌以其出色的營銷定位和價格策略,產生豐厚的可持續(xù)的利潤空間,成功把握自己多年培育的一類用戶群體,并通過品牌形象店的多重功能,逐步促進二類用戶群體的成長和選擇。所謂二類用戶,及多年使用國產產品并有一定收益者。二類用戶是國內企業(yè)一直培育的高端用戶群體,如何抵御攻擊(挖墻角、薅羊毛),是一個不可逃避的現實問題。反過來說,二類用戶本身就有向上延伸的意愿。不少二類用戶使用多年國內品牌形成資金積累后,轉投國外品牌成為趨勢。

總而言之,在國內企業(yè)建立形象店小高潮結束之后,在農機市場環(huán)境進一步呈現新平庸曲線之后,在農機行業(yè)基本結束非理性增長、進入快速洗牌期之后,外資品牌逆流勇進、不約而同地在主銷地區(qū)建立品牌店,顯然是一步好棋。這步棋之后,農機市場會出現什么變化,更值得我們關注。(來源:農機觀察)

標簽:農機   質量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wgjtg.com/news/270317.html

平湖市| 和顺县| 山东省| 道孚县| 万载县| 富顺县| 常熟市| 浠水县| 武宣县| 克什克腾旗| 腾冲县| 蓝田县| 瑞安市| 加查县| 疏附县| 武隆县| 宝应县| 顺平县| 乌兰县| 清丰县| 灵璧县| 民乐县| 威信县| 扶绥县| 兴宁市| 澄城县| 东至县| 阿勒泰市| 板桥市| 资兴市| 宁国市| 定州市| 湟中县| 历史| 镇坪县| 湘潭市| 桐梓县| 崇仁县| 大方县| 扎囊县|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