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里的害蟲,不用農藥,還有什么好辦法防治?
農田里的害蟲,不用農藥,還有什么好辦法防治?
蔬菜病蟲害的防治農藥防治是一個點,其它如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機械、生物防治等都可以有效的防治病蟲害。用抗病蟲品種、加強肥水等耕作管理水平、合理種植密度、使用誘蟲燈和粘蟲板、釋放天敵或性信息素、人工撲捉害蟲或摘除感病組織。選用抗病品種目前的蔬菜生產上,抗病品種較為普遍。有些避蟲品種已較廣泛應用。其中西紅柿毛粉802葉背密生銀灰色絨毛,對蚜蟲、粉虱忌避作用強,兼抗病毒病。菜用大豆豆莢少毛品種或無毛品種,豆莢螟,大豆食心蟲產卵少。春季結球甘藍宜選用中甘系列等早熟品種,配合地膜覆蓋等栽培技術,使收獲期提前,避開菜青蟲盛發(fā)期減輕危害。清潔田園蔬菜采收后,把遺留在田間的病株殘體及時收集燒毀或深埋,可減少下一個生長季節(jié)和相鄰菜田的蟲(菌)源,尤其對蚜蟲、螨類、粉虱、薊馬、潛葉蠅、小菜蛾、瓜絹螟等多種害蟲有效;雜草是多種病菌、害蟲的越冬場所或過渡寄主,鏟除雜草可減輕蚜、螨、地老虎、蟋蟀、黃守瓜以及有害軟體動物等的為害。高溫燜棚在夏秋高溫季節(jié),棚內施肥、翻地后,蓋嚴塑料薄膜,關好溫室門和通風口,讓棚溫盡可能提高,形成高溫厭氧環(huán)境,至少持續(xù)7~10天,可殺滅土壤中的多種病菌、線蟲、害蟲和雜草。人工防護夏秋季節(jié)覆蓋遮陽網、防蟲網和塑料薄膜,不僅有利于降溫、防雨,而且還可以防蟲防病,是蔬菜優(yōu)質生產的重要技術措施。北方棚室果菜生產覆蓋防蟲網,可阻斷粉虱、蚜蟲、斑潛蠅、棉鈴蟲等害蟲侵入和發(fā)生為害。灌水滅蟲美洲斑潛蠅蛹期抗高溫、高濕能力差,高溫季節(jié)在菜田表土噴水、淹水,可降低蛹的羽化率;適時冬灌可破壞在土壤中多種越冬害蟲的生境,減少越冬蟲源。以肥治蟲尿素具有破壞昆蟲幾丁質的作用,用尿素、洗衣粉、水按4:1:400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的 “洗尿合劑”,對為害蔬菜、花卉的蚜蟲、菜青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在菜青蟲產卵期,用1~3%石灰水或1~3%過磷酸鈣浸出液噴霧,防治效果良好。以死蟲治活蟲每畝拾取100克菜青蟲,搗碎腐爛,對水250毫升,加洗衣粉50克,再對水50千克,配成0.2%的菜青蟲體液噴霧,效果可達90%以上。以菌治蟲據報道,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利用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繁殖的座殼孢菌劑防治溫室白粉虱,對其若蟲寄生率可達80%以上。以抗生素治蟲 10%瀏陽霉素乳油對螨類觸殺作用較強,持效期7天,對天敵安全。用10%瀏陽霉素乳油1000倍液,在葉螨發(fā)生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2~3次。堆草誘捕利用蟋蟀喜棲于薄層草堆下面的習性,將厚度10~20厘米的小草堆按5米一行、3米一堆均勻地擺放在田間,次日揭草集中捕殺;若在草堆下面放些毒餌或用直徑3~5厘米的木棍搗成洞穴,則效果更好。黃板誘殺蚜蟲、白粉虱等對黃色具有強烈趨性,可設置黃板誘殺成蟲。方法是:將纖維板或硬紙板裁成1×0.2米的長條,涂成為橙皮黃色,再涂上一層粘油(用10號機油加少許黃油調勻),每畝32~34塊,置于行間,使黃板底部與植株頂端相平或略高。當蚜蟲、粉虱等粘滿板時,需重涂粘油,一般可7~10天重涂1次。性外激素誘殺利用性外激素防治害蟲是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治蟲新技術。利用雌蛾活體誘殺,操作簡便,成本低,易推廣,在蟲量少時應用效果明顯。做法是:用50~60目防蟲網制成一個長10厘米、直徑3厘米的圓形籠子,每個籠子里放1~2頭未交尾的雌蛾,把籠子吊在水盆上,水盆內盛水并加入少許煤油,在黃昏后放于田中,每晚可誘殺很多的雄蛾。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wgjtg.com/news/24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