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種植和管理方法
農機大全網(m.wgjtg.com)今天給各位分享黃芪種植和管理方法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黃芪種植和管理方法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黃芪種子怎么種,適合什么時候種植? ♂
黃芪種子怎么種,適合什么時候種植?適時播種:春播在清明節(jié)前后、夏播在6-7月、秋播在白露前后,由于地區(qū)氣候等因素的不同,播種時間存在一定的差異。
播種方法:選擇穴播或條播。
育苗移栽:按照行距20-25cm開橫溝,每畝用種量10-15kg、溝深3cm、播幅10cm進行育苗。
移栽管理:選擇在苗長至13-15cm,根長15cm時移栽。
一、適時播種
1、播種季節(jié):春夏秋,春播時間:清明節(jié)前后,夏播時間:6-7月,秋播時間:白露前后。
2、南方地區(qū):秋播時間是9月,出苗在進入冬季前。
3、北方地區(qū):秋播時間在進入冬季前,出苗在翌春。
4、風沙干旱地區(qū):主要采用夏播,播種時間是6-7月。
二、播種方法
1、主要播種方式:穴播、條播。
2、穴播時,按照行株距33×27cm開淺穴,每畝用種量是1-1.5kg,每個種植穴播種4-5粒,覆蓋種子的土壤需要2cm。
3、條播時,按照行株距45cm開橫溝,每畝用種量是2kg左右、溝深3cm,需要將種子和草木灰、人糞尿均勻攪拌后撒入溝中,覆蓋種子土壤需要1-2cm。
三、育苗管理
1、育苗前,按照行距20-25cm開橫溝,每畝用種量是10-15kg、溝深是3cm、播幅10cm。
2、育苗時,將種子和草木灰均勻攪拌后,播在種植溝中,最后用2cm的土覆蓋,做好澆水和保溫工作。
3、春季育苗時,選擇用小拱棚覆膜進行育苗,溫度較低時將草簾覆蓋在土壤上。
4、夏季育苗時,需要搭建棚簾或黑網,維持蔭蔽度在50%左右即可。
四、移栽管理
1、在黃芪幼苗出土后,及時做好除草、拔除病苗和弱苗的工作。
2、移栽選擇在苗長至13-15cm,根長15cm時進行,雨后進行移栽成活率較高。
3、移栽行距:20-24cm,株距:12cm,每穴栽苗:1-2株,每畝栽苗:2萬株左右。
4、在移栽后,及時進行澆水工作。
黃芪種植和管理方法 ♂
黃芪種植和管理方法1、選地整地:選地勢高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種植地,種植前將土壤深翻30-45厘米,并畝施2500-3000公斤農家肥。
2、選種浸種:將三年生以上植株所結的種子用溫水浸泡6-12小時,浸泡后撈出種子并裝入布袋中催芽。
3、播種:采用直播的方式播撒種子,春播時間為4-5月份,秋播時間為9-10月份。
4、管理:幼苗出齊后,做好松土除草、疏苗追肥等工作。
一、黃芪種植和管理方法
1、選地整地
(1)在平地種植:應選擇地勢高燥、疏松肥沃、排水性良好的沙壤土地塊作為種植地。
(2)在山區(qū)種植:應選擇背風向陽、土層深厚、排水性良好的山坡或荒地作為種植地。
(3)土質黏緊、地下水位較高、土壤濕度較大、低洼易澇的地方不宜種植黃芪,瘠薄的沙礫土也不宜種植黃芪。
(4)選好種植地之后,將土壤深翻30-45厘米,并結合翻耕畝施農家肥2500-3000公斤。秋季翻地更為適宜,春耕翻地要注意對土壤保墑,整平土壤并耙細之后,開始做畦或打壟。
2、選種浸種
(1)一般情況下,二年生的黃芪就能開花結實,但種子一般不飽滿,所以種植黃芪通常以采收三年生以上植株所結的種子為宜。
(2)采收時要做到隨熟隨采,如果沒有及時采收,則莢果容易自然開裂。采收后,將莢果曬干脫粒,留作種用。
(3)采用水選和風選法進行選種,篩除雜質、癟粒和受到蟲蛀的種子。
(4)播種前用粗砂或磨末機輕度摩擦種皮,或者將種子放入50℃的溫水中浸泡6-12小時,然后撈出來裝入布袋中進行催芽。
3、播種
(1)黃芪主要分為春播、伏播、秋播。春播時間為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伏播時間為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播時間為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春播時要注意土壤的墑情,播種方法有穴播、條播、撒播,但主要方式是穴播及條播。一般情況下,生產上多采用直播的方式,這樣方便進行田間管理,而且省工,種植出來的黃芪產量高、質量好。育苗移栽較為費工,移栽時也容易傷到主根,形成雞爪芪,影響品質。
4、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當年苗出齊后,松土除草2-3次。苗高7-10厘米時要疏苗,定苗株距為15-20厘米。以后每年在黃芪的生長期視土壤的板結情況、雜草長勢進行松土除草。
(2)追肥澆水
①種植1-2年的黃芪生長旺盛,根部發(fā)育速度較快,需結合中耕除草追施適量的磷、鉀肥。
②黃芪在出苗和返青期需水量較多,遇到干旱天氣要及時灌水。進入雨季后,土壤濕度大,此時要及時對容易積水的田塊進行疏溝排水,防止爛根。
(3)防治病蟲害
①白粉?。何:θ~片和莢果,主要在7-8月份發(fā)病,從苗期至成株這段時間均可發(fā)病。受害葉片和莢果的表面會生出白粉,之后病斑上會出現小黑點,導致早期落葉或整株枯萎。防治時,于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噴施波美0.3度石硫合劑,每隔15天噴1次,或噴施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②根腐?。褐饕?-8月份發(fā)病,高溫高濕、土質黏重時容易發(fā)病。主要危害黃芪的根部,造成爛根,病發(fā)后植株自上而下萎蔫、枯黃,直至死亡。防治方法為合理選地,加強田間管理,發(fā)現病株及時拔除,病穴用石灰進行消毒,整地時每畝使用1公斤70%五氯硝基苯進行消毒,并施用20-25公斤石灰氮作為基肥。
③蚜蟲:常在6-8月份發(fā)生,主要危害植株上部的嫩莖葉,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防治時,可噴施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殺螟松10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
④豆莢螟:常在6-9月份發(fā)生,成蟲通常會產卵于嫩莢或花苞上,幼蟲孵化后會危害黃芪種子。防治時,可在成蟲盛發(fā)期于傍晚噴灑80%晶體敵百蟲1500-20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5次,直到所有種子都成熟。
二、野生黃芪和種植的黃芪區(qū)別在哪
1、顏色不同
(1)野生黃芪:常年生長于野外,顏色較深,因為被泥土覆蓋的表面部分很難徹底洗凈。
(2)種植黃芪:表面通常不會有太多的泥土,看起來比較光滑。
2、分支不同
(1)野生黃芪:根部分支較多,分支細長且錯亂。
(2)種植黃芪:根系較粗,分支較少。
3、出售方式不同
(1)野生黃芪:通常是整根出售,很少會切成片狀。
(2)種植黃芪:通常以切片的形式出售。
4、藥效不同
(1)野生黃芪:沒有打過農藥,容易出現黑心、空心的情況,但是藥效更強。
(2)種植黃芪:每年都會被定時采摘,藥效比野生黃芪略差。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wgjtg.com/news/112704.html